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隔墙听听来的万贯家财

发布日期:2023/1/8 15:46:34 浏览次数: 来源: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红顶商人胡雪岩这部电视剧的朋友,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之所以能写下重彩的一笔,原因是他超凡的经商意识。在他的眼睛、耳朵里不会漏过任何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哪怕是道听途说。上海外滩第一次投资地产生意,实际上就是他用隔墙听听来的万贯财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隔墙监听器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小工具也可以有大作用。就好像我们前面的文章反猫眼观察镜应用到保险行业一样,反猫眼的作用是有很多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隔墙听听来的万贯家财
 
 
    由于蚕丝生意上的事,胡雪岩出差来到上海,下榻在裕记客栈。打理完生意后,胡雪岩回客栈小憩。
 
 
    忽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在高声说话,那时的旅店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有些话慢慢就飘进了胡雪岩的耳朵,本已躺下的胡雪岩,听着听着,却忽然坐了起来。原来,在他隔壁房间谈话的两位,也是生意场上的人,他们正在交谈有关洋人要如何开发上海外滩的事。
 
 
    凭着生意的感觉胡雪岩觉得这中间应该有猫腻,索性站了起来,摄手 摄 脚地走到墙边,取出随身携带的隔墙监听器,他要听个究竟。只听其中一个人激动地说:“如果现在有钱的话,不管是农田、水塘、还是芦苇荡,统统买下,不出多久,价格肯定会飞涨!”另一个则说:“这是自然,照洋人现在的设计开发来看,大马路、二马路修起来,上海滩南北的热闹繁华是肯定的了。其实向西一带,也更有作为,等洋人的路一修到那儿,有地者就坐享其成地发大财吧。”
 
 
    胡雪岩就这样靠着隔墙监听器慢慢的听出门道来了,原来隔壁谈话的两个人,不仅了解洋人对上海的开发规划,而且对上海的地产业也很精通。从他们的谈话中胡雪岩了解到,原来洋人的开发理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是先盖楼房后修路,而洋人则是先修路后盖房。如果有了路,路两边的土地不就自然而然地是为建楼房做准备的么,地价肯定会涨起来的。
 
 
    尽管胡雪岩在此之前对地产业一窍不通,但出于商人的敏感,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息慢。如若真的像这两位说的那样,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商机。胡雪岩立马下了楼,在客栈的门前雇了一辆马车,把手朝南向西画了一个弧:“溜达!”他要到实地去看个究竟。
 
 
    胡雪岩边走、边看、边听、边问,通过一番实地考察,了解了一个大概情况。而后,他又请来至交朋友古应春。古应春何许人?此人正是当时上海的洋人买办,对洋人开发上海滩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了如指掌。在古应春的帮助下,胡雪岩成功地做成了上海第一笔地产生意。
 
 
    这笔生意能为胡雪岩挣多少钱,由于历史久远,难查证实。但是,从当时变化的地价就能窥得一斑。19世纪上半叶,上海外滩的地价由每亩几十两白银很快涨至2700两,甚至有的地方涨至30万两,可见胡雪岩能挣多少钱。
 
 
    这件事说明,作为商人,胡雪岩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强势商业意识。一方面他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哪怕是道听途说;另一方面体现他善于整合资源,把用隔墙听听来的消息同洋买办古应春以及古应春所掌握的规划的有机融合是此次生意的绝妙之笔,而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外面吃饭或者在旅店都要小心隔墙有耳与隔墙有眼,避免自己的秘密被人听去。
 
 
    其实,买卖不分先后,生意也不在于时代。善于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胡雪岩仅仅靠着一个简简单单的隔墙监听器就造就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这其中也跟他生意人的头脑和敏感有关,当然隔墙监听器的功劳也是功不可没。

本文来自汉达仪器站--反猫眼观察镜汉达专卖,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好评 好评 中评 中评 差评 差评 汉达仪器站--反猫眼观察镜汉达专卖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

按分类浏览